您现在的位置是:时尚 >>正文
天齐锂业员工持股有点怪
时尚1人已围观
简介转自:北京商报要用1.33亿-2亿元回购A股,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而员工持股计划的受让价格为0元。本栏好奇,天齐锂业为何不回购价格更低的港股?“0元购”到底合不合适?投资者可以看看港股的反应。天齐 ...
转自:北京商报
要用1.33亿-2亿元回购A股,天齐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锂业而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有点受让价格为0元。本栏好奇,持股天齐锂业为何不回购价格更低的天齐港股?“0元购”到底合不合适?投资者可以看看港股的反应。
天齐锂业这家公司与很多其他“0元购”公司并不相同,锂业因为天齐锂业属于A+H公司,员工有点而且据报道,持股还有很多韩国的天齐投资者买入了大量的天齐锂业港股股票,那么现在天齐锂业的锂业“0元购”员工持股计划就不是简单的A股投资者的事情,公司高管们将会让全球投资者一起为员工持股计划买单。员工有点因此,持股港股天齐锂业中秋节后复盘的天齐走势,将能说明国际投资者的锂业态度。
在本栏看来,员工有点天齐锂业的回购和员工持股计划显然有些瑕疵。首先,既然是要回购股份,那么自然选择买入便宜的股票。香港股市的天齐锂业股价比A股天齐锂业便宜很多,那么作为买家,应该买入哪个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天齐锂业却要选择回购价格更高的A股股票,而且还要把价格上限指定为150元,这就很难让人理解。或许正像本栏说的那样,花大家的钱给自己买股票,一定要用力。
第二点,没有业绩考核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否合适?通常的“0元购”计划好歹还有个业绩考核标准,即便再低,做样子也得做一下。即便投资者吐槽利润指标实现太容易,但怎么说高管们也得装装样子。但是天齐锂业却并未设置这样的指标,考核指标为产品的产量,公司解释说这是因为锂属于资源类,价格不好预测,所以未来的利润公司不好确定。
那么问题来了。公司自己都无法肯定未来能保持什么利润水平,凭什么让投资者买单搞员工持股?现在的好利润究竟是公司高管努力获得的?还是老天爷给的?如果将来锂价格下跌,公司利润亏损,投资者损失惨重,高管为了获得员工持股,还要加大马力提高产量,这难道不是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第三点,难道是要公司确认能实现的指标才会被定为员工持股的行权标准?难道不需要员工和高管努力创造利润?如果这样,员工持股究竟是激励还是福利?
本栏认为,对于天齐锂业的员工持股计划,还应该加上一条,公司股价在2024年的考核时点不能低于150元,毕竟任何激励都应该是员工与股东的双赢,而不能是一方割另一方的韭菜。
本栏认为,现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行权标准越来越低、行权价格越来越低甚至没有,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如果二级市场投资者大面积赚钱,被坑一点也就忍了,但现在二级市场投资者赚钱者寥寥,却还要为公司高管的各种福利买单,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必须要考虑一个最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股价。股价如果涨了,才是双赢;股价要是跌了,产量再高、利润再高又有何用,高利润保不齐又要被用来下一次的员工持股,如果这么搞下去,市盈率指标将成为最有意义的伪命题。
Tags:
相关文章
阳光保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时尚财联社11月22日讯记者 夏淑媛) 11月21日,阳光保险发布聆讯后资料集,这标志着集团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华泰国际、、瑞银集团和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据了解,阳光保险于2004年开始筹建,是国内1 ...
【时尚】
阅读更多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辉瑞口服药深圳小规模临床显示初步疗效 但还需继续研究
时尚相关报道:财联社3月30日电,记者3月29日晚了解到,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病临床研究中心卢洪洲教授团队对24例新冠患者的一项小规模临床研究显示,使用Paxlovid后5天,这些患者的平均核酸Ct值 ...
【时尚】
阅读更多欧洲央行连恩:须随时准备好调整政策方向
时尚周四,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就“新冠疫情期间的货币政策”发表讲话表示,随着能源成本飙升和俄乌冲突导致通胀飙升和经济增长承压,欧洲央行应该做好准备调整货币政策。作为欧洲央行最鸽派的官员之一,连恩强调, ...
【时尚】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又有名画遇袭!3人试图破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捕 此前价值5.8亿元的梵高名画《向日葵》遭泼番茄汤
- 深圳一小学配餐公司因食品违法行为,被市场监督局责令停业
- 蔚来试点“跨级换电”提高用电灵活性,长续航电池包日租68元
- 涉贷款“三查”不尽职等 海伦惠丰村镇银行被罚50万元
- 华润啤酒123亿收购金沙酒业,如何跑赢成功者不多的白酒跨界赛道?
- 前9月装备制造业、电力行业利润由降转增,工业企业利润结构不断改善
- 多想云10月28日-11月2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1.6亿股于11月9日上市
- 哈尔滨新区:房屋征收可换购商品房,征收补偿协议作为换购结算依据
- 国家统计局: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 打造智慧农业 解析大旱之年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