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综合 >>正文
2023年3.67万亿地方债到期,地方正申报2023年再融资债券需求
综合5人已围观
简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上海报道 在前期申报新增专项债、新增一般债需求后,近期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需求的申报也开始启动。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处获悉,近期监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区分不同地方政府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上海报道 在前期申报新增专项债、年万新增一般债需求后,亿地近期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需求的到期地方申报也开始启动。
记者从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处获悉,正申再融资债近期监管部门下发通知,报年要求地方政府区分不同地方政府债券类型,券需求统计上报2023年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需求。年万需求上报后,亿地监管部门将最终核定各省份再融资债券限额。到期地方
Wind数据显示,正申再融资债2023年到期的报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3.67万亿,相比2022年增加约9000亿元,券需求创出历史新高。年万分债券类型来看,亿地新增专项债、到期地方新增一般债到期规模分别为1.08万亿、0.74万亿。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对置换存量政府债务(即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末存量政府债务)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新预算法施行(2015年1月1日)后发行的新增一般债券,原则上允许地方政府按到期本金规模发行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应小于到期债券本金规模。
对新预算法实施后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到期后原则上由地方政府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偿还,债券与项目期限不匹配的,允许在同一项目周期内按到期本金规模发行再融资债券。
对新预算法施行后发行的再融资债券,穿透至发行再融资债券前首次发行的债券性质,根据首次发行债券类型,参照上述两条原则发行。
“按照监管要求,各地区申报的每只到期债券对应再融资需求要小于到期本金规模。”西部省份某地市级财政系统人士称。
所谓再融资债券,是指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债券,因此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并不改变地方政府债券余额。其中再融资一般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用于偿还到期的一般债券本金;再融资专项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用于偿还到期的专项债券本金。在债券发行材料中,再融资债券通常会标注偿还哪一只地方政府债券。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再融资债券既能缓解各级政府偿债压力,又能有效降低各级政府融资成本,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Wind数据显示,再融资债券于2018年首度发行,当年首度发行6816亿,当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8389亿,接续比例(发行规模/到期规模)为81.2%。2019年-2021年的接续比例提到86%左右。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021年地方再融资债券的发行规模小于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规模与新增专项债到期规模之差,意味着部分新增专项债也得以接续。
一些省份披露的数据也显示,其再融资债券额度相比到期本金规模有所打折。比如陕西省今年披露,2022年陕西省应偿还政府债券本金836亿元(含一般债券399亿元、专项债券437亿元),财政部核定该省2022 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偿还到期债务上限687亿(其中一般债券357亿元、专项债券330亿元),剩余149亿元以财政资金偿还。按此计算,陕西2022年再融资债券额度上限为当年到期规模的82%,一般债、专项债分别为89%、7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地方申报的再融资债券需求仅为接续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需求,并不包含特殊再融资债券需求,前述相关计算也扣除了特殊再融资债券。
与以往用于偿还债券本金并标注偿还哪一只地方政府债券不同,2020年12月以来,部分再融资债券用途只是模糊表述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这类再融资债券也被市场称为特殊再融资债券,实际用途一般用于偿还隐性债务。
特殊再融资债券用途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用于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主要帮助高风险地区化解债务风险,目的在“救急”;另一类用于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主要奖励债务管控好的地区,主要由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等地方发行。
Tags:
相关文章
唯品会Q3营收同比下降13.3%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68.4%
综合11月22日,VIPS.US)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该公司Q3总净营收216亿元人民币,下同),上年同期为249亿元,同比下降13.3%;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7亿元,上年同期为6. ...
【综合】
阅读更多逆市加仓!超330亿元 “扫货”ETF
综合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超330亿元“抄底”资金出手了!近两周以来,市场大幅震荡,上证指数持续回调,截至9月23日收盘,回落至3088.37点。然而,市场越回调,抄底资 ...
【综合】
阅读更多“闪电”获批!“闪电”发售!6大“硬科技ETF”来了,最全攻略在此
综合转自:中国基金报基金行业又现闪电发行剧情,这次的主角是5只硬科技的ETF产品。就在上周五9月16日,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上证科创板新材料和中证机床3大“硬科技指数”的6只ETF同时上报;仅隔两天,6只 ...
【综合】
阅读更多